近日,社交平台上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新中式国风茶饮品牌霸王茶姬成功挖来了麦当劳中国前 CFO(首席财务官)黄鸿飞,担任其 CFO 一职。此前就有消息传出霸王茶姬有意赴美上市,如今这位资深财务人士的加入,无疑让霸王茶姬在冲刺上市的道路上铆足了劲,进一步加快了其资本运作的步伐。
黄鸿飞在餐饮行业可谓声名远扬。早在 1995 年,他就加入了麦当劳中国,在这家全球知名的餐饮巨头深耕近 30 年。2012 年底,黄鸿飞被委以重任,正式出任麦当劳中国的 CFO,至今已在这一关键岗位上坚守了 12 年之久。
在麦当劳中国任职期间,黄鸿飞深度参与了公司众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其中,麦当劳中国股权结构的升级堪称业内经典案例,而黄鸿飞正是这一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凭借着深厚的财务专业知识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为麦当劳中国的股权结构优化和战略布局调整提供了关键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黄鸿飞的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财务领域。在麦当劳中国的漫长职业生涯中,他积累了丰富而全面的业务经验,涵盖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供应链等多个重要方面。这种综合能力,恰恰是当前霸王茶姬所迫切需要的。近年来,霸王茶姬一方面致力于品牌的持续升级,另一方面积极谋划上市,在此过程中,公司正大力推进组织架构的变革与优化。除了 CFO 这一直接关系到上市进程的关键职位外,霸王茶姬还从众多知名大厂以及竞争对手那里引入了不少经验丰富的高管,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事实上,霸王茶姬与麦当劳、星巴克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前雇员之间的故事并非仅此一例。今年 7 月,坊间曾传出星巴克前副总裁李涛加盟霸王茶姬的消息,不过随后霸王茶姬官方通过媒体迅速予以否认。
有消息透露,霸王茶姬近期的 “挖人行动” 主要瞄准了星巴克、Tims 等连锁咖啡品牌,从中挖掘优秀的管理和运营人才。同时,在品牌营销领域,霸王茶姬则将目光投向了小红书、华为等互联网和科技企业,积极招揽具有创新思维和丰富营销经验的专业人才。
针对这些引人注目的招聘动作,霸王茶姬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表示,随着公司业务的迅猛发展,对各领域优秀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霸王茶姬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招聘态势,但公司的招聘策略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公司或行业,而是紧密围绕岗位的具体职能和需求,广泛搜罗各类人才,以满足公司不断发展的需要。
据了解,上述一系列招聘举措或许与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在今年五月提出的 “中国销售额总体超过星巴克中国” 的宏伟目标有关。数据显示,2023 年霸王茶姬全年足月经营的门店月均销售收入达到了 48.3 万元,并在今年第一季度延续了增长态势,月均销售收入进一步提升至 54.9 万元,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霸王茶姬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约 5700 家门店,其中超过七成的门店是在近两年内新开的。仅 2023 年一年,霸王茶姬就新开设了 2314 家门店;到了 2024 年 10 月,新开门店数量更是达到了 2595 家,扩张速度令人瞩目。预计今年霸王茶姬的 GMV 总额将突破 200 亿元大关。此前,霸王茶姬品牌方曾官宣,去年全年公司净利润约为 8 亿元,盈利能力十分可观。
与整个现制茶饮行业进行横向对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3 年,按零售额计算,中国现制茶饮店市场的前五大参与者分别为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与喜茶。这五家品牌的零售额分别达到了 440 亿、192 亿、169 亿、104 亿与 90 亿元,市场份额分别为 17.8%、7.8%、6.8%、4.2%、3.6%。虽然霸王茶姬尚未跻身前五,但凭借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和积极的市场策略,未来有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此前,据上海证券报消息,霸王茶姬赴美上市的计划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迎来重大进展。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赴美上市或许并非霸王茶姬的最终目标,其背后很可能与公司的全球化战略紧密相关。据悉,霸王茶姬的北美事业部已经招募了 200 多名员工,正紧锣密鼓地为开拓北美市场做准备。这一系列举措表明,霸王茶姬正积极布局全球市场,致力于将品牌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茶饮品牌。
今年 8 月,餐饮界又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海底捞以年薪 120 万元的高薪聘请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张俊杰在海底捞主要负责监督公司董事会的运作,并为公司的决策提供独立的专业判断。
然而,业内普遍认为,海底捞之所以重金聘请张俊杰,更看重的是他在操刀运营霸王茶姬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卓越能力。特别是霸王茶姬在加盟体系建设和标准化运营方面的突出实力,正是海底捞目前所急需的。
海底捞希望借助张俊杰的经验和智慧,将旗下的茶饮品牌 “TAKE TEA” 打造成公司新的重要营收项目。值得一提的是,“TAKE TEA” 推出的一款 “三重柚香冰饮” 已经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单品销售量达到了 90 万杯,这一业绩甚至超过了国内大部分茶饮品牌的年销售杯量,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潜力。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今年以来,茶饮行业内多个品牌接连发生了多起纠纷和冲突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店员之间、店员与顾客之间、管理层与一线员工之间等多个层面,有的甚至严重到需要警方介入处理。
这些问题的集中爆发,似乎与头部品牌纷纷提出的 “万店计划” 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 “万店计划”“下沉计划” 等战略的推进,新茶饮行业对一线员工的需求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却未能及时跟上步伐。
这些问题的产生,既反映了整个茶饮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暴露出各品牌在连锁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根本上来说,其根源在于行业的高速发展与企业管理体系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
随着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但在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却存在明显的短板,未能及时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因此,对于当前的茶饮品牌来说,聘请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无疑是最为高效的应对之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茶饮行业内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蜜雪冰城曾以年薪 10 万的优厚待遇广招管培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才的关注;2020 年,古茗为了招揽人才,甚至别出心裁地到夜市里进行招聘,展现出了对人才的极度渴望。此外,古茗还曾开出 80 万元年薪的高价,只为觅得合适的高管人才。
不仅是头部品牌,一些区域品牌同样不惜重金招揽人才。例如,湖南茶饮品牌柠季的团队中,既有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高学历人才,也有来自世界 500 强企业的管理精英。这些人才的加入,为柠季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以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为代表的品牌,凭借着高品质的产品和创新的营销手段,成功开启了茶饮行业的 3.0 时代。如今,在茶饮江湖中,无论是营销创新还是产品创新,都已经成为企业推动增长的常见手段,但这些都只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冰山一角。
毕竟,在营销和价格方面的竞争,只要品牌愿意投入资金,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效果,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门槛。然而,当品牌的增长逐渐接近市场扩张的极限时,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转型、人才组织建设等方面的能力,才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也是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壁垒。
未来,茶饮行业的竞争将是核心竞争力的全方位较量。而无论是产品研发、服务提升、营销创新,还是供应链优化和数字化转型,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组织的保障。得人才者得天下,这将是茶饮品牌在未来发展中必须遵循的重要法则。